日前,武漢有2筆公眾積攢的碳普惠減排量共計2000噸,在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完成交易,獲得碳收益8.7萬元。數量和金額雖然不大,但這是全國范圍內,個人制碳普惠減排量(相當于個人碳資產)在歸集到相關數據平臺后實現的首筆“兌現”。
“武碳江湖”碳普惠流程圖。制圖魏英
這筆2000噸碳資產,來源于兩個平臺:一是公眾在快電平臺搭乘新能源車所產生的碳普惠減排量,二是公眾地鐵出行在支付寶平臺“積攢”的減排量。
武漢市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有關人士介紹,公眾低碳出行的行為,可以折算相應的碳普惠減排量,但“個人碳賬戶”中的減排量由于量小且分散,難以在短期內累積至碳交易市場的最小交易單位,不便于交易。
為此,武漢創新探索“平臺歸集”模式,即個人低碳行為所產生的減排量,匯集到數據服務平臺進行“平臺歸集”;平臺以相應文創產品、打車券、騎行券、三明治優惠券、支付寶皮膚等兌換方式,置換這些由個人持有的減碳量。這樣一來,匯集的減碳量,都能由平臺拿到碳市場進行交易。
武漢碳普惠綜合服務平臺于2023年6月正式上線,其中,個人端低碳生活平臺——“武碳江湖”小程序已將上百萬市民乘坐地鐵、駕駛新能源車等低碳行為在線核算為相應數值的減排量,存于“個人碳賬戶”。
未來,武漢有望將更多的個人碳減排量用于零碳園區、零碳馬拉松、零碳會議、零碳產品等場景。